富硒农产品的发展思路(打造富硒农业)
富硒种植发展方向
发挥富硒食品“一业带百业”的联动效应,带动种养殖业、产品
加工、文化旅游、商贸流通等产业联动发展,提升全县经济发展实
力。
一、富硒种植发展方向
富硒茶。通过改造提升老旧茶园、打造精品示范茶园,全县茶园
面积达到28万亩,高(丰)产茶园达到20万亩;全县80%以上的茶叶
质量达到绿色食品标准。严格按照紫阳富硒茶标准要求,加强育苗、
种植、采摘、加工等环节指导监管,实现茶叶生产全域绿色化。
富硒魔芋。建设魔芋种芋基地3000亩、商品芋基地5万亩;持续
开展技术研发、病虫害攻关,加强新产品开发及标准制定。
富硒中药材。推进厚朴、杜仲等木本药材综合开发利用,加快中
药材原种、良种繁育基地建设,建设天麻、大黄等中药材种植基地5
万亩,不断扩大杜仲、金银花、猪苓等秦巴道地中药材种植规模,打
造秦巴富硒道地药材基地。
富硒粮油。稳定豆类、稻谷、油料种植,扩大优质高效的稻谷、
玉米、薯类等作物面积,建设标准化的富硒粮油种植基地。
富硒食用菌。以焕古、瓦庙、双桥等镇为重点,发展富硒香菇、
富硒木耳等产品,探索开发富硒珍稀食用菌,选育食用菌新品种,建
设标准化富硒食用菌种植基地,研发、推广先进技术和模式。
富硒林果。推进中高山区核桃、花椒、香椿产业提升改造,浅山
丘陵区重点发展金钱桔、皱皮柑,推进汉江沿岸茶桔间作。推进低产
园改造、标准化建园、良种繁育(提纯复壮)示范基地建设,到2025
年,发展柑桔、蜂糖李、猕猴桃等富硒水果5万亩,改良花椒园2万
亩、核桃园3.5万亩。
二、富硒食品产业现状
——产业体系正在形成?!拔?X”产业体系初步构建,集富硒种
养殖业、产品加工、物流配送、产旅融合为一体的富硒全产业链正在
形成。富硒茶首位产业巩固发展,累计发展茶园25.3万亩、茶业园区
35个,茶叶年产量8805吨,年综合产值突破50亿元;魔芋种植面积
稳定在5万亩以上,魔芋产业一体化发展模式在全国推广;累计发展
中药材28.2万亩,引进大型中药材加工企业1家。建成富硒农业基地
50多万亩,开发富硒特色产品50多种,形成了以富硒茶为主导,富硒
魔芋、富硒林果、富硒包装饮用水、富硒杂粮、富硒中药材等多种特
色产品为支撑的产品体系。
——平台载体建设加强。恒紫循环产业园(飞地)和紫阳硒谷生
态工业园分别被确定为全省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、省级示范县域
工业集中区,园区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2%。通过整合发展,新组建
园区发展投资开发公司,园区运行机制不断优化。累计投入资金10亿
元以上,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持续完善。建成标准化厂房10万平方
米,引进入园企业32户,陕煤集团富硒矿泉水、道通天下茯茶等重点
项目顺利落地。富硒产业聚集发展试点示范区加快建设,紫阳富硒茶
交易中心建成投用,电子商务智慧物流中心高效运营,富硒农特产品
销售渠道不断拓展,平台载体为资源集聚创造了条件。
——市场主体持续壮大。百余家代表性企业从事富硒产品生产经
营,获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认定25家,市级“规上”富硒产品
加工企业28家。建成镇级电商服务站16个、村级电商服务点167个、
智慧物流中心1个。发展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30多个,其中,省
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6个,培育家庭农场210个,成立互助资金
组织176个,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行政村全覆盖。供销综合改革工
作走在全市前列,组建富硒茶业、富硒魔芋、富硒水产、富硒食用
菌、富硒蜂蜜5大产业联盟。
——科技创新积极推进。硒资源开发研究院是全市首个通过
CMA+CATL“双认证”的科研检测机构,先后被认定为安康市硒资源工
程技术研究中心、中国地质大学硒研究与教学基地。在全国范围首先
实施硒资源1:1000土壤地球化学调查,“测土补硒”试验示范取得重
要进展,成功掌握土壤富硒营养强化剂技术。研发紫阳富硒茶、富硒
包装饮用水、康臻硒肽等50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富硒产品。硒产
业“星创天地”获国家科技部表彰,硒产业科技孵化服务中心建设有
序推进。紫阳被确定为全国乡村振兴科技支撑示范县、科技帮扶示范
县、全省科技创新驱动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县。
——品牌建设成效显著。紫阳完成了“全国富硒茶产业知名品牌
示范区”创建,并被授予“陕西省地理标志?;な痉肚比儆坪拧?/p>
紫阳富硒茶成为世界首个通过科学鉴定具有保健功效的天然富硒茶,
作为保健茶入编《中国茶叶词典》。紫阳富硒茶获批国家地理证明商
标,成功注册马德里国际商标,并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?;ぃ倩?/p>
全国“十大绿茶公共品牌”,获批省级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项目示范
县。紫阳富硒茶纳入第二批中欧互认地理标志协定?;げ访?,连
续四届蝉联中国十大富硒品牌榜首,品牌价值达到62.22亿元。截止
2020年底,核准使用“紫阳富硒茶”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企业
27家,授权使用“紫阳富硒茶”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企业41家?!白涎?/p>
茶”“紫阳叶子”商标申请注册已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?!昂核?/p>
谷”天然富硒矿泉水被授予“陕西省名牌产品”,紫阳金钱橘闻名国
内。
三、专业人才培育工程
——引进专业技术人才。实施招才引智工程,与中国农业大学、
西北农林科技大学、西安交通大学等相关单位建立长期技术合作,引
进富硒产业关键技术人才,培养一批本土富硒专业人才,组建“富硒
产业智库”。建立定向人才培训机制,培养一批富硒产品生产能手、
营销能手,发展一批富硒产业种植大户、养殖大户,为富硒产品开发
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,培训富硒技术员、富硒营养师、富硒达人等各
类人才。加强对传统手工制作紫阳茶技艺的?;ず痛?,大力培育传
统手工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。支持紫阳县职教中心开设食品、康养
等富硒产业相关专业,加大中医、康复、健康管理等专业人才培养力
度,打造培养实用型富硒专业人才的基地。
——培育高素质农民。实施万人技能培训工程、高素质农民培育
工程和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培育行动,建立农村创业创新导师队伍。
大力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、致富带头人等具有较强示范带动
作用的带头人队伍。建立健全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,加强高素质
农民队伍管理与延伸服务,开展全周期跟踪指导和服务。加大农业专
项技术技能培训,加快培养一批有文化、懂技术、善经营、会管理的
高素质农民队伍。
——培养经营管理人才。极引进电商人才、旅游人才、农产品物
流人才等,培养一批职业素质好、市场意识强,在生产经营、管理方
面有较高造诣的经营管理人才,加强中青年业务技术骨干培养。弘扬
企业家精神,建立乡村企业家库,培育一批具有战略眼光、市场开拓
精神、管理创新能力的优秀乡村企业家。建立灵活用人机制,探索固
定与流动、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用人方式。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激励
制度。
四、夯实基础支撑体系
1.建好富硒高标准农田??瓜赜蚋晃试吹鞑椋逦寥雷?/p>
源分布与硒动植物种类,掌握天然富硒农产品分布情况及主要农产品
硒含量情况,建立完善硒资源档案,精细化硒资源分布图。坚持“藏
w w w .
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”,严守耕地?;ず煜?,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
护制度。实施富硒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,在江北、高桥、高滩等片区
开展土地整理、灌溉设施建设、农田测土补硒等工程,建设10 万亩富
硒高标准农田。
2.提升生产组织化程度
——培育高质量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。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
性地位,实施“三个一批”工程,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,有效带动
小农户发展。规范提升农民合作社,推进农民合作社联合与合作。支
持已初步形成规模经营种植或养殖农户发展成为专业大户。加快培育
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,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和分享机制,打造一体化
的服务组织体系。到2025 年,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00 家以上;新增
专业大户200 户以上;培育50 户以上规模适度、生产集约、管理先
进、效益明显的家庭农场。
——培育多元融合主体。推进“市场经营主体+村股份经济合作社
+产业农户”产业合作创新模式,引导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与农民合作
社、龙头企业开展产品对接、要素联结和服务衔接,扶持一批龙头企
业牵头、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跟进、广大小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
联合体。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托管、入股参
股、生产服务等形式合作,盘活现有资源,壮大经济实力。建立联
农、带农、富农机制,创新企业、村集体及农民多方紧密利益联结模
式,实现农民长期受益。到2025 年,富硒产业化联合体(产业联盟)
w w w .
累计达到10 家左右,全面带动县域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对接富硒产品
大市场。
3.深化农村综合改革
——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。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
延长30 年政策,有序引导土地向专业合作社、家庭农场和联合社等新
型经营主体以及龙头企业、能人大户流转,推动土地流转型、土地入
股型、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。
——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。分类推进农村集体资源性、经
营性和非经营性资产改革,实施好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
革,加大对农村集体产权、集体资产、集体资金的监管和审计。鼓励
多种形式发展新型集体经济,推动“消除空壳村、提升薄弱村、壮大
一般村、做强富裕村”。
——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。完善土地征收制度,建立完善
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。全面推进“房地一体”宅基地和集体
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发证。允许村集体在农民自愿前提下,依法把有偿
收回的闲置宅基地、废弃的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转变为集体经营性建
设用地入市。健全农村闲置土地和撂荒地管理利用机制。
五、种业自主创新工程
——高标准建设良种选育中心。依托蒿坪现有“紫阳种”提纯、
复壮及其它种质资源汇集圃,积极争取种业自主创新项目,建设紫阳
茶无性系优良单株选育基地。围绕紫阳金钱橘、紫仁核桃、陕南白山
w w w .
羊、多鳞铲颌鱼等地方优良品种,积极开展选育、提纯、复壮,建设
选育基地,配套建设种质资源库。
——扩大优质种苗繁育基地。立足品种选育需求,配套建设优良
单株扩繁基地,打造标准化种苗繁育园。按照绿色防控要求,推行有
机肥施用、物理措施和生态控制等技术以及高效养殖技术,确?;?/p>
及周边生态环境清洁安全。到2025 年,优质种苗繁育基地达到1 万亩
左右,良种扩繁基地达到5 个以上。
——优化布局富硒良种试验基地。在蒿坪、焕古等镇选择相对平
整的产业园区5 个左右,建设良种试验基地,围绕硒资源吸收转化、
产品硒含量稳定性、土壤测土补硒等方面开展试验种(养)殖,为大
范围推广奠定基础。
资料整理来源:紫阳县“十四五”一县一业发展规划(富硒食品
产业)
w w w .
继续阅读
- 暂无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