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种人群补硒量供参考(如何补硒d.吃高吉星蛋白硒好)
最近几十年来,硒元素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正在向生物医学及相关领域渗透,以单 一元素硒为议题而召开的硒的生物学和医学国际研讨会,至今举办了 11 届。特别是近些 年来,探索硒在生物体内的结构与功能的基础研究更是方兴未艾,硒制剂的临床应用研究 硕果累累。这些足见人们对硒与健康关系的重视和关注。
我的老同学、华岩老师凭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,觉得有必要对第一版做全面的增补、 修改,以向读者展示这些新的研究成果。
华岩老师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,遴选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各项成果。他不是将已 有知识做简单的罗列和堆砌,而是把一个个碎片化、片段化的成果,通过系统的归纳和整 理,将硒的抗氧化,抑制基因突变、肿瘤发生、增龄性疾病,以及调节免疫、延缓衰老、 ?;ど窬?、抗重金属、抗辐射等与人体健康相关的多种生物学功能,展现在人们面前。同 时,提出了一些具有启发性和值得探讨的问题,供人们进一步思索、研究和探讨。
硒最基本、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是抗氧化性,这是本书介绍的重点内容之一。不少杂 志刊物对此也有介绍,但相关内容颇显得凌杂、琐碎。在修订版中,华老师将硒的抗氧化 1硒生命的营养素( ) 第二版 作用单列成章,比较系统、全面地阐述了其作用机理和生理功能。分子细胞生物学的应用, 促进了硒蛋白的基础研究并取得诸多令人瞩目的新进展,机体中含硒化合物的神秘面纱正 在一步步地揭开,对此书中也做了专门的介绍。本书还用较大篇幅介绍了硒与多种疾病关 系的研究成果,特别在肿瘤的预防和治疗中所取得的喜人成果。硒的防癌、抗癌研究目前 已成为硒生物学功能研究中最令人关注的领域之一,这也从另一个侧面显示硒的生物学功 能及其与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?;鲜勾涌蒲У墓鄣愫吞瘸龇ⅲ源罅康难芯砍晒?依据,明确提出补硒必须科学补、适宜补的“科学补硒”理念,对人们补硒更有指导性和 实用性;同时作者对硒制剂和含硒药物的开发及应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,这些理念,让人 耳目一新。
华老师综合了大量的研究成果,以新的视角和深厚的文化底蕴,加上生动活泼的文笔, 成就了这部立意新、可读性强、独具匠心的科普性与学术性兼顾的著作,为人们研究硒、 开发硒、应用硒提供了有用的参考。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,特别是作者是在与疾病的不断 抗争中,完成了第二版的修订,其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和认真严谨的科学作风,着实令人 钦佩,崇敬之心油然而生。
丁明孝
2018 年 10 月于北京大学
(序言作者:丁明孝,著名细胞生物学家、国家 973 项目“细胞重大生命活动与应用 研究”的首席科学家,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原院长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)
硒是人体生命活动中的必需微量元素。但人们对硒又感到非常陌生和神秘:缺硒对人 体有哪些危害?硒是如何促进人体健康的?为了揭示硒的生物医学作用,北京大学生命科 学学院组织研究人员开展了“硒蛋白、硒制剂发展追踪软科学研究”,我有幸参与其中, 到 2018 年历时整 10 年。在浩瀚的文献资料里,我们初步理出了硒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多种 生物学作用(参见“第八章硒——机体的抗氧化剂”);同时发现:缺硒引起的氧化应 激可导致几乎涉及人体所有器官组织的病变。研究进行到第 5 年时,我写了《硒·生命的 营养素》,对部分硒的生物学功能做了初步介绍。现几年过去了,又涌现了许多关于硒元 素研究的新成果,我觉得有必要将这些新成果介绍给大家,以推动硒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研 究和探讨。为此,我对第一版做了全面的修改和增补:
1. 硒最基本、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是抗氧化性。正是这个功能被人们认识后,硒在 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。许多文献对此都有介绍,但显得有些凌乱、琐碎。这 次修订,将硒的抗氧化作用研究成果单独列为一章,比较系统、全面地将其生理功能和作 用机理介绍给读者。
2. 硒主要是通过硒蛋白发挥其生物学功能的。分子细胞生物学的应用,为人们认识 硒的新的生物学功能、特别是多种新的硒蛋白及其新的功能提供了可能,从而让人们看到 了其中藏匿着开发新药、治愈疾病的“金钥匙”。这次修订对此做了较大补充,以展现在 硒蛋白研究领域的新成果。
3. 硒的防癌、抗癌效应是最受人们关注的生物学功能之一?!拔鞍住⑽萍练⒄?追踪软科学研究”课题组(以下简称“软科学课题组”)研究发现,硒对多种肿瘤有预防 和抑制作用。但其机理是什么?国内外科学家都在孜孜研究和探讨。大量文献表明,硒是 通过多种途径、机理发挥其防癌、抗癌作用的。各种文献对此做了介绍,但介绍大都零散 化、碎片化,或者淹没在其他海量信息中。第二版将国内外探讨的硒防癌、抗癌机理的研 究成果逐一梳理出来,比较系统、全面地介绍给读者。有些观点、特别是硒与肿瘤间关系 尚存的争议,可启发读者进一步去思考、深入研究和探讨。 大量文献表明,中国存在着庞大的“癌症高危人群”。目前的研究更多地关注物理、 化学等因素引起的癌变,而很少关注遗传(包括表观遗传)和社会心理等因素与肿瘤的关 系。第二版对遗传(包括表观遗传)和社会心理因素的致癌作用以及硒对此所具有的一定 的预防抑制效应,做了较大篇幅的介绍,这在国内相关著作中还不多见。这一部分内容的 补充为这一人群补硒防癌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考。
4. 人们总把硒看作是保健品,其实,硒更是药品。其保健和治病两种功能兼而有之。 第二版增加一章“含硒抗癌药物的研究与开发”,突出介绍了含硒药物的开发,尤其是含 硒分子靶向抗癌药物研发的进展,让读者对硒的药用功能和研发进展有所了解,从而推动 硒药的研究和开发。
5. 第二版修订增加了一章“服用补硒剂,建议选用有机硒补充剂”。富硒酵母是 目前世界上广泛被采用的人和动物理想的有机硒补充剂。这一章就富硒酵母的营养价 值、安全性能、生产和检测、抗癌作用等做一些介绍,以帮助大家对富硒酵母的生物 学功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。同时对富硒蘑菇粉、富硒麦芽和富硒小球藻等有机硒做了 扼要介绍。
6. 目前,一些地方提出了“人人补硒”“全民补硒”的口号。第二版以大量的研究 成果为依据,对补硒发表了不同的建议,明确提出补硒不能盲目补、随意补,必须科学补、 适宜补,不需补的人不必补,详细介绍了科学补硒的益处和盲目补硒的害处,为人们补硒、 用硒提供依据和参考。
7. 删除了第一版中“硒的分析测定有重要科学意义”一章(即第二十二章)??悸?到硒的分析测定过于专业,一些读者反映难以看懂;又考虑主题、内容更集中,避免冗长 拉杂,决定删除这一部分内容。
8. 在修订版中还增加了两项特有内容:
(1)增加了“我国对硒在生命科学中研究、应用做出开创性业绩的部分专家和学者”。 中国的硒研究,成就斐然,全球瞩目。在这些令人瞩目的成就背后,凝聚着众多科研人员 的心血、智慧和汗水。他们的精神可敬可佩。我在征求了有关专家意见和建议后,因受篇 幅限制,仅遴选了于维汉、杨光圻、王治伦、于树玉、夏弈明、徐辉碧和朱慧秋等 7 位科 学家和企业家代表,将他们研究硒、应用硒的感人事迹介绍给广大读者,以铭记他们用硒 元素造福人类健康的功绩,学习他们献身生命科学的执着忘我精神。其他著名硒研究专家 如陈孝曙、葛可佑、陈君石、何观清、徐光禄和莫东旭等在介绍这 7 位代表人物时也都有 介绍。
(2)增加了“第 1 ~ 11 届硒的生物学和医学国际讨论会介绍”。著名硒元素研究专家、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、博士生导师夏弈明老师把她多年精心收集和整理的第 1— 9 届硒的生物学和医学国际讨论会珍贵资料,著名硒元素研究专家、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 化工系原主任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黄开勋老师把他精心整理和续写的第 10、11 届硒的生 物学和医学国际讨论会珍贵资料,独家提供给本书,为人们深入了解硒、研究硒提供了翔 实的依据及珍贵的史料。夏老师还为本书提供了于维汉教授、杨光圻教授的照片。在此向 这两位老师深表谢意。
9. 我在修订第二版过程中,还得到了著名硒元素研究专家、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 与技术学院原院长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、北大老学长徐辉碧老师的热诚关心和指导。徐老 师认为,修订后的书名不要改动,仍然用《硒 生命的营养素》比较妥切;同时,徐老师 对硒的生物学功能的表述提出了指导意见,她说,硒的抗氧化性是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, 在排序上应放在第一。著名细胞生物学家、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原院长、教授、博士生 导师、我的老同学丁明孝老师更是一直关心“硒蛋白、硒制剂发展追踪软科学研究”及本 书的出版工作。在为第一版撰写序言后,他现又拨冗为第二版写序言。在此,向两位老师 致以诚挚的谢意。
10. 在编写本书过程中,我引用了大量刊登在各类文献的研究成果和网络资料。因篇 幅有限,书中除了列出第一作者的姓名外,无法一一列出其他作者的姓名。在此,谨向文 献和网络资料的其他作者及编辑,表示深深的歉意和感谢!
11. 当今世界,生命科学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向前发展,新观点、新理论、新成果层 出不穷,也许在这本集子刚跟大家见面之时,书中的某些观点、理论和成果就已被新的观 点、理论和成果所取代。这在所难免。推陈出新,是永恒的规律。也只有推陈出新,生命 科学才会不断向前发展。但不管怎样,本修订版如能为你认识硒、开发硒、应用硒,甚至 研究硒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,那我这些年的努力也就没有白费,我也就感到十分欣慰了。
在修订第二版过程中,我更觉诚惶诚恐,力不从心,因为硒元素研究涉及的学科领域 实在太多、太广了,而我的知识又十分有限,所以,在编写过程中,一定有许多错误和不 足??仪氪蠹姨岢雠乐刚乙欢ú皇じ屑?。
华岩 2018 年 10 月